1. O2O依然火熱,移動互聯網和新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將持續深入。未來每一個尚未被移動互聯網滲透的傳統行業都要被改造,換句話說,如果哪個公司覺得與互聯網沒有關系,那未來就將被行業拋棄和淘汰。
2015年,傳統領域的各個行業都將蘊育新的機會,每個行業都會涌現出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它們將把握傳統行業的痛點,通過技術改變或者繞過傳統原有的核心要素,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具有著巨大價值,比如O2O重點改變了傳統行業的關鍵要素--地理位置(location)。
而之所以移動互聯網和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仍然存在巨大顛覆機會,在于中國的傳統行業基礎薄弱,可以被新興企業快速整合。新技術將對行業進行結構,所以各行各業擁有巨大增長空間,而被改造的行業發展速度更是超過投資人的預期。
2. 工業4.0時代,中國的工業向高端制造業升級。2015年工業產業鏈上各環節都存在機會,重點在于自身掌握工業自動化技術或借助資本收購海外先進技術。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保持較高GDP在于制造業發展,該過程的核心驅動力在于人口紅利,而目前人口紅利已基本被吃盡,勞動力成本升高,用工荒頻現,中國工業向高端制造業升級迫在眉睫。
在工業生產環節中,工業機器人可以代替原始流水線工人從事重復甚至危險的工作。雖然中國目前有能力研發中低端機器人,但精密高端機器人方面仍缺乏核心技術,但在風險投資發達高效的今天,幫助公司從海外收購先進工業自動化技術不是難事。數千萬美元的技術收購價格比國內還要便宜,因為國內僅是打著機器人概念的公司均為漲停板,市值高達三百億。
在向高端制造業升級中,中國的機會在于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硬件產業鏈,從設計、原材料、生產、加工、組裝到銷售等各環節均有成熟的供應能力。同時,在升級中需要大量具備自動工業化技術活可操控機器人的高水平工程師,也只有中國有大批這樣的高端人才。
3. 萬物互聯和智能硬件仍是未來方向,剛需將在2015年逐漸被發掘出來。所有搭載傳感器的智能硬件連接起來就是物聯網,所謂萬物互聯Internet of Things。隨著人們對數據采集的認可,2015年基于傳感器的各種硬件將持續產生,剛需也將逐漸顯現。
不同于投資人普遍唱衰智能硬件,而技術周期往往都要經過狂熱到谷底再迎來革命。之前國內多數智能硬件存在偽需求,為了做而做,而到了今年,機會才會真正起來。因為人們總是對短期的事情過于樂觀或者過于悲觀,卻低估了它的長期價值。
在熱情高漲后,經過冷靜思考,萬物互聯仍是長期價值,未來傳感器將圍繞生活,包括可穿戴產品和智能家居。不過手機不見得是萬物互聯的中心,它將扮演去中心化角色。2015年,與醫療數據結合的硬件接受程度更高,而遠程監控也會有一些大的機會出現。
4. 2015年,消費和服務升級使得原有成熟的產品開始被快速顛覆,通過新型的品牌文化和營銷打法觸及用戶,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主要在日用消費品行業將興起一批類小米模式的公司,各行各業都存在這樣的機會。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90后進入生活主流,更加重視商品質量和品牌。而當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三千美元,人們就會追求品質生活,從其是大規模生產忽視質量,而如今將更加重視產品背后的文化調性,從前期的設計和生產都將加入消費者的個性化元素在里面。